登录  首页  |  汇海图书  |  汇海学院  |  汇海课件  |  幼教资讯  |  汇教通  |  走进汇海  | 幼教资源
 
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咨询
不做“蒙在鼓里”的家长
管理员 教育咨询 2017-06-19 10:08:00.0 648

     家长需要俯下身子,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之中。

案例重现

广场附近的游乐园里,两个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发生了矛盾,女孩妈妈护女心切,大声呵斥并激烈地拖拽男孩,要求男孩道歉。男孩的奶奶虽然不清楚情况,却也推小男孩上前道歉。小男孩一直哭,就是不肯低头认错。小女孩妈妈不问事情前因后果,想当然地认为是小男孩欺负了小女孩,很显然,这是一个“蒙在鼓里”的家长。

所谓“蒙在鼓里”,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与亲子互动过程中,基于成人的思维与孩子交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处理教育问题,一旦孩子出现语言、情绪、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时,家长不是分析问题找出根源,而是直接包办代替、加强对孩子的控制,或是直接怪罪他人等。“蒙在鼓里”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判断或行为是正确的,潜意识里不接受孩子的成长,也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

上述案例中,女孩的家长关注的仅仅是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男孩的冲撞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没有成人的介入,两个孩子有没有自己的解决方式?这位妈妈仅仅是从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忽视了孩子的心理世界与情感需求,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了同样的思维模式和交往技巧,而且还会给两个孩子的心理带来依赖性强、缺乏安全感、不讲理等负面的影响。

现实中,一些家长“蒙在鼓里”却浑然不自知,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

成人思维主导,儿童立场缺失

周末的公园里,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儿子踏青。刚开始,妈妈要求小男孩摆出各种姿势照相,小男孩看上去极不情愿,眼睛一直望着不远处草坪上玩耍的孩子们。后来总算给孩子拍完照,年轻的妈妈又开启了选景自拍模式,并且命令小男孩不要到处乱跑。这位妈妈拉着小男孩拍完这儿又拍那儿,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可真是一个“蒙在鼓里”的家长。

法国教育家卢梭指出:“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做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现在的很多父母都只会“高高在上”地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听话”“别乱跑”,孩子爱玩的天性,被成人的主导思维消解了。比起拍照、看风景,孩子们更愿意在公园里撒撒欢、在草地上打个滚,这些才是他们当前有意义的事情。亲子教育需要家长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中心,需要俯下身来,从幼儿的角度读懂他们,以幼儿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们的成长进行引领与陪伴。

隔代教养方式,推诿教育责任

杨女士夫妻二人工作很忙,对于4岁的儿子而言,他的世界里就是爷爷奶奶的限制和管教。杨女士婆婆以前是小学老师,她看到婆婆教孩子算术、识字,自然心里欢喜。可是慢慢地,她发现儿子变得比以前胆小、缺乏自信了,她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再长大一点就好了,并没有考虑到是不是婆婆的隔代教养方式导致了孩子性格的变化。

杨女士的婆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对孙子很严厉,要求多、管束多,很少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了孙子的安全,她平时对孙子保护过度、限制过多,禁止孙子从事一些冒险、探索等活动,减少了他探索大自然、进行感官训练的机会。这些行为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胆小、缺乏自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蒙在鼓里”的杨女士仅仅是以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看待家庭教育:“爷爷奶奶看孙子,一百个放心”“奶奶教育经验多,教得好我们,肯定教得好孩子”。这种错误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忽略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也忽略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

父母观念差异,难以形成合力

王女士这段时间有点苦恼,幼儿园老师已经来了好几次电话,说儿子总是喜欢攻击其他小朋友,经常“被告状”。每次接到电话,陈女士都很生气,免不了揍儿子一顿,可老公却很不开心,埋怨她教育方式有问题。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的观点很不一致。陈女士对儿子很严厉,儿子很怕她。可老公因为是中年得子,所以对儿子比较溺爱。在教育儿子身上,夫妻二人没少拌嘴,有时是当着孩子的面,有时是双方冷战,把孩子“晾”在一边。陈女士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老公的错,是老公的教养方式让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好好地贯彻,老公应该承担责任;而老公也以“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来挤兑陈女士。

很显然,这种“蒙在鼓里”的家长不少见,父母教养方式不一致,对孩子的要求也无法统一。成长中的儿童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面对父母,他无所适从,难以确立行为的正确标准。正是这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使家长的管教措施降低了效用,也使孩子的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有所增加,从而让家长失去教育的权威性。

作为家长,都希望能帮助孩子规划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自己的教育行为却与爱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又怎么谈得上有效的家庭教育?因此,家长们要想不被“蒙在鼓里”,就要从“可为”出发,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加强学习,换位思考。家长的儿童立场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教育孩子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避免成人思维主导,坚持儿童立场,这就需要家长转变观念: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长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而家园合作的过程就是家长提升自己育儿品质的重要渠道之一。幼儿园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她们是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处理幼儿的问题,她们考虑的是如何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长期持续性的发展与学习。通过日常的家园合作,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宣传教育理论知识;利用信息反馈、经验推广、案例分析等指导家长教育实践方法,不断提升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与育儿观念。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家长能够读懂孩子,并且学会如何有效地支持与帮助孩子:是需要安慰、语言指导、直接示范,还只是“远远的观望”。年轻的父母只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把孩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以身作则,共同养育,形成教育合力

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都会“转让”部分或者全部的抚养责任给祖辈,与他们共同养育第三代。教育观念的差异、隔代抚养的溺爱等,都会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双方应寻求一种互补、尊重、协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责任,经常与祖辈就孩子的成长情况进行沟通,在教育观念和养育方式上达成共识;另一方面,父母之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也不应与祖辈发生冲突。冲突不可避免,关键是父母要尊重祖辈的教育观念、生活习惯与情绪情感,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恰当地解决共同养育过程中的矛盾。只有参与养育的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整个家庭系统才能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良好的家庭氛围才得以建立。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高效方式。

我们教会孩子怎样的品质,他就会过怎样的人生。和谐的家庭关系、相同的教育观念、积极的换位思考,强大的榜样力量,这些都是幼儿形成健康完善人格特征的关键。为此,“蒙在鼓里”的家长,是该清醒一下了!(作者李飞,系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     版名:成长